
【健康科普】春季健康科普小知识
三月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气温逐渐回暖,但昼夜温差较大,同时春季也是疾病高发的季节。为了让大家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保持健康,以下是一份全面的健康科普指南。
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,做好养生保健,能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从饮食的精妙搭配,到起居的合理安排,再到运动的适度开展以及情志的良好调节,每一环都紧密相扣,让我们开启春季养生之旅。
(一)多甘少酸,调和肝脾
中医认为,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。酸味食物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而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。可适当多吃如山药、红枣、蜂蜜等甘味食材。
(二)应季蔬果,鲜享健康
春季有很多新鲜的果蔬上市,例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,具有滋阴平肝、助消化的功效;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、磷、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,有助于开胃、化痰。
春季昼长夜短逐渐明显,起居作息也应随之调整,以契合自然规律。 (一)早睡早起,不赖床榻 春季白昼时间逐渐变长,早睡早起有助于顺应自然规律。早上起床后可以到户外散步,呼吸新鲜空气,让身体充满活力。清晨起床后,可简单做几个伸展动作,如伸懒腰、转动脖颈、踮脚尖等,唤醒身体机能。
(二)春捂秋冻,适时添减 春季气温多变,早晚温差较大,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着凉。乍暖还寒时,不可过早脱去冬衣。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体质较弱者,重点要捂好头部、颈部、腹部、关节等部位,防止风邪寒邪入侵。当气温稳定回升后,再逐渐减衣,一般以自身感觉温暖、不出汗为宜。
(三)通风换气,清洁环境 春日阳光充足,要勤开窗通风,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,降低病菌滋生风险。定期更换床单被罩、打扫房间角落,保持居住环境整洁,为身心营造舒适的休憩空间。
春季运动既能增强体质,又能愉悦心情,促使阳气畅达全身。 (一)户外运动,亲近自然 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。这些运动强度适中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调节身心。例如太极拳,动作缓慢柔和,通过身体的屈伸、扭转等动作,可以调节气息,促进气血流通。 踏青、慢跑都是适宜春日的运动。可选择公园等环境优美之地,每周 3 - 4 次,每次 30 分钟左右,速度根据自身情况调节,以微微出汗为佳。
(二)注意事项,适度为宜 运动前务必做好热身活动,如活动手腕脚踝、原地高抬腿等,预防运动损伤;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疲劳;运动后不可立即停下休息,应慢走放松,待呼吸平稳、汗液稍干后,再补充适量水分。
(一)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人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,如与朋友聚会、踏青等,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。避免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。如果情绪不佳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读书等方式来舒缓情绪。
(二)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过度的愤怒、悲伤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肝脏等器官的功能,因为中医认为春季与肝脏相对应,情绪稳定有助于肝脏的调养。
健康小结
春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,希望大家能够顺应自然规律,科学养生。通过合理的饮食、适度的运动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,提升免疫力,预防疾病,享受健康美好的春光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